武当山,相传是真武大帝修仙得道之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谓,故名。那么,真武又是从何而来呢?这要从他的出生说起。

       真武生来聪明,读了很多很多的书,过目成诵;他身材魁梧,相貌出众,还学了一身好武艺,人们都称赞他、敬仰他,说他定是将来的好国王。可是他偏偏不肯继承王位,却到处求师学道,想要成仙升天。国王和皇后都曾百般劝阻,可他怎么也不听,执意走自己选定的道儿。

       一天,他来到御花园,花丛中忽然走出一位紫衣道人,对太子说:“想得道成仙,得要断绝酒色财气,避开红尘世界,越过大海往东走,那里有一座武当山,是你修道的好地方。”说罢,就不见了。原来那道人是玉清圣祖紫元君的化身。


真武修仙


       那时候,太子才十五岁。他离开了娇养他的父母,舍弃了优厚的皇家生活,孤身一人乘舟渡海,来到了武当山。

       善胜皇后舍不得儿子离开,太子在前面走,她在后边追,不避风雨,也不分昼夜,追啊追,一直追到武当山的山坡上,眼看太子就在对面,她就大声喊:“儿呀,快转来!”喊了十八声,却下了十八步。太子在对面连应了十八声,却 连上了十八步,不让母亲追上他。这地方就是现在的“太子坡”和“上下十八盘”。

       善胜皇后喊不转儿子,心里急,跑得快,越追越近,到底抓住了他的衣角,拚死不放,非要他回宫不可。太子爱母亲,不愿让她伤心落泪,可又觉得修炼要紧,不肯轻易改变主意。于是,他拔出宝剑,扭回头,朝着母亲拉着的衣角轻轻一挑,割开了。皇后落了空,松开手,那衣角便腾空飞起来,随风飘荡,最后落到汉江上游的江水中,变成了“大袍山”和“小袍山”。

        常言说:母子连心。看着儿子就要丢失了,皇后还是不死心,继续追赶。她越跑越快,一心要扑上去,把儿子拉住。这时候,太子举起宝剑照着身后的大山猛一劈,只听“轰”的一声震天价响,高山立刻分成了两半,中间现出一条河来,把母子分隔在了两岸。这条河就叫“剑河”。

        皇后见再也追不上儿子了,恸哭不止,泪如雨下,竟在地下冲了个大坑。后来,人们就在这里修了个“滴泪池”。

        真武终于登上武当山,苦苦修炼了好几年,把道经念得滚瓜溜熟,倒背如流,可还是没能得道成仙,难呀!他丧气了,心想:深山修炼,远远不如坐享荣华富贵,还是回宫去当太子吧。便下山往回走去。

一路上只见天气阴沉,耳边乌鸦“哇哇”叫个不停。他心里乱糟糟的感到烦恼,想找人说说心事,商量商量。可是,这里是荒山野坳,从来不见人烟,能和谁去商谈呢?

        说来也巧,这时候,前边不远突然出现了一个老太太,她低着头,双手抱个铁杵,正在井边的石头上,不紧不慢地磨呢。太子觉得奇怪,上前问道:“您磨这大的铁杵做什么呀?”老太太头也不抬,边磨铁杵,这回答他说:“想磨成一根绣花针哩!”太子觉得好笑,说道:“您太愚腐了,只怕到你入土,也磨不成针呢。老太太呀,我看您就别费这种冤枉功夫啦!”老太太既不生气,也不泄气,还是不紧不慢地磨着铁杵说:“磨一下,它就小一点,只要功夫深,自会磨成绣花针嘛。”

        真武心里猛然一亮,想:“修仙求道不也和这铁杵磨针的道理一样吗?”想要感谢老太太的指教时,那老太太已经升上云头,她说道:“聪明人,一句嫌多;糊涂人,百句嫌少。”哈哈一笑,就不见了。原来,那老太太又是紫元君来点化真武了,紫元君留下的两根铁杵,至今还放在“磨针井”大殿门口。

        真武省悟了,复回山中,住在南岩认真修炼。他从早到晚,静心端坐,任凭鸟儿在头上做窝、生蛋、孵化,也一动不动。身边的荆棘由小长大,通过他的脚板,又沿着脉络,从胸口长出来,开花结果,他依然聚精会神地修道。他常年不吃五谷,肚子和肠子在肚里闹腾,他就把肠子和肚子抓出来扔了。就这样,他整整修炼了四十二年。

        那一天,九月初九,天上布满祥云,空中散着天花,林间仙乐缭绕,谷里异香扑鼻。真武只觉心里特别明,眼特别亮,胸中恍若水晶,一尘不染;身躯象是流云,随时都可飘飞。他知道,这是要升仙了,准备腾空飞去。这时候,忽然 有一个绝代美女来到面前。她手捧金盘、玉杯,娇声娇气请真武用茶。真武丝毫不为那女子所动,只是觉得她轻浮、讨厌。他“嗖”的一声拔出宝剑,喝道:“你要是良家女子,就该庄重、自爱。再敢轻举妄动,定斩不饶!”

       那女子又怕又羞,满脸通红,简直无地自容了。她纵身一跳,扑下了万丈悬崖。

       真武后悔起来,觉得不该逼人丧生;认为只有赔她一条性命,才不愧这修行四十二年的功德。于是,便也随着她朝崖下跳去。哪想却被五条龙捧住,又见那女子也站在云头上。原来她还是紫元君变的,是最后来试他的心哩。“徒弟,你到底得道成仙了!”紫元君非常高兴地说。说着便引真武升上天宫。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飞升崖”。

        真武被五龙捧圣,来到玉皇大帝御案前,被封为亚帝,并命他坐镇武当,镇守北方。成为后来道教信奉的北方之神。


《西游记》故事素材来源于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曾被称为“古今丹经中的一部奇书”,甚至有人把《西游记》读后能懂者喻谓“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之说,虽有夸大其辞,但它确实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影响较远,经久不衰,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然而,这部巨著的素材很少有人知道它取材来源于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

    我们在阅读《西游记》中,不难看出作者吴承恩不仅对佛教知识了解,而且更熟悉道教文化,可以说他至少了解十之六七。作者以宗教主题为主线,采用夸张的手法,无情地鞭鞑社会的蔽端,文中多处对道教表现出不满,每次进行嘲弄、讽刺,把道教及其人物作为反面角色,尽管对佛教设有过多批判,但也有泄渎之意,这是由于他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虽写的是唐代僧人取经的过程,但却反映了明中叶的社会现实,明中叶正是宦官当权、昏庸皇帝当朝、封建统治腐败时期,明世宗朱厚璁笃信道教,妄信妖人,把道士邵元节、陶仲文嘉封“真人”,官至礼部尚书,自己长期深居宫内服丹药,求长生不死,却为旷世未有,这也是他对道教不满的真正原因。另外,由于科场腐败,真正有才之人却被拒之官场门外,吴承恩屡不能得志,四十几岁只得了个“岁贡生”,六十多岁在官场上捞了个县丞,不久因“疾世”社会黑暗,“遂拂袖而归”,创作写书。利用宫廷与道教、宫廷与民间、民间与民间的相互错综复杂的事件,通过游记形式来反映社会的矛盾,情节曲折生动、想象丰富,用亲自经历把积恶暗隐于文中,达到抨击封建社会弊端中的丑恶现象。

吴承恩坎坷人世,由此决定了他弃官写书的决心,他的发泄只有用笔进行迎头痛击之,才是一件快事。辞官后大量采集民风、搜集皇帝信奉道教的素材,在故事情节中尽量地聚焦民众热点,贴近民风,给读者产生共鸣,读后有大快之感。他虽然没有说过到哪些地区收集和体验过,但透过《西游记》中的故事,地名,进行综合分析,吴承恩一定在武当道教名山收集素材。吴承恩生活在公元1500年至1582年间,经过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五朝,但真正是活动在嘉靖中(1522—1566),嘉靖崇信道教,武当山是朱氏老祖宗传下来的家庙,嘉靖皇帝亲身经历了宫女扬金英案,故更加坚信了武当山是万寿灵山,更加五体投地的崇信道教主神玄天上帝,拨大量的金银再次营建武当山,并继祖宗例制不变,每年三月三.九月九派重臣到武当建醮致祭神山,武当山在当时全国最具影响力。这对他来说选择以武当为线索来展开故事调查,既容易入手,又可带来丰富的想象力。从金石记载看,历史上除台湾外的29个省市无一不来朝奉的,包括宫廷官员把皇帝赐谕到武当山的钦差看得十分器重,嘉靖帝又特封武当山所奉之神为“治世福神”,而事实上武当山自唐封“福地”以来;一直被誉为“万寿灵应山”,其宫被称“大五龙灵应万寿宫”,“大万寿紫霄元圣宫”、“大天一真庆万寿宫”等等,历代皇帝在万寿节(皇帝生日)也必派员到武当朝竭圣祖,“武当福地”众人向往。吴承恩看不贯官场黑暗、江湖险恶、商营狡诈,为寻找写作的突破口,不惜西行万里到皇帝重祝的圣山武当来搜集素材是可以理解的。无许从政治角度还是从个人的愿望,决定了他必须要到皇帝重视的道山,通过皇帝重视的道教找出突破口。由于当时的社会是举国上下民不聊生,在他西行时经历了非人的磨难。为此,他在武当之行之后,通过搜集的题材,以自己西游为原形,大胆地进行塑造,完成了《西游记》这部举世之作。

    吴承恩怎样把武当素材运用到《西游记》中的呢?首先从地形上进行描述,如24回至26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中以武当山为背景进行描述,如“只见那座山,真是好山。高山峻极、大势峥嵘。根接昆仑脉、顶摩霄汉中,自鹤每来栖桧柏,玄猿时复挂藤萝。……龙吟虎啸,鹤舞猿啼,麇鹿从花出,青鸾对日呜、乃是仙山真福地、蓬莱阆苑其如然,观那花谢山头景、云来云去岭上峰”。北宋文学家李方叔在“武当山赋并序”中描述武当山曰:“予观此山,去天咫尺,名曰‘太岳’,必以竣极”、“泛观此山,韵粹气整,㠝岏奇峰,崇山峻岭……息运海之鹏、巢唳天之鹤……鹙鸧徘徊,乌鸢栖托也……元熊嗥,苍兕攫,虎吟风而振迅,豹隐雾而溟溟”。这不能不说它有惊人的相似,虽文中说“根接昆仑脉”,昆仑距武当远隔陕西,四川,甘肃、新疆,武当为秦岭山脉,但这在小说中是允许的。文中的万寿山实际上是暗指武当山,源予元代仁宗的出生日是三月三,与真武同日,故以为是真武再世,真武得道于武当,每逢万寿节,他必派宫廷重臣到武当斋醮,故武当被誉为万寿山,后代帝王多效仿。

    文中描述五庄观山门左有一通碑“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观内只奉“天地”观主镇元仙,二童子呼明月、清风,镇元子乃地仙之祖,与世同君。“五庄观是先天福地,五庄观乃贺州洞天"。孙悟空到三岛求方时有九老等饮酒对弈,真乃“日天甲子难拘管,大地乾坤只自由,献果玄猿,对对参随多美爰,衔花自鹿、双双拱伏甚绸缪”。这些描述更加证明吴承恩曾在武当山搜集素材无疑,因武当山五龙宫是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敕建,后扩祠为观,敕额“五龙灵应观”。据元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记,武当山五龙宫“上应三天,下即洞府,群仙神龙居焉。”池滨榜文:“洞天在近,过往低声。”五龙顶之上,五峰耸立,其中三峰鼎足,其凹为一盆地,唐代祠观建于此,其旁另建有“镇元殿”一座及莲花池等,观内供奉“天地”。有关部门于一九九六年在五龙顶龙池中清理出古碑一通,上书“天地君”三字。另在五龙南的中元至今仍保存有一尊元代神像怀抱“天地”二字。武当山五龙庄是武当后山专门为武当提供后勤服务的庄园,也叫五龙观,他将此改为五庄观。武当山唐代为福地,元代再封为福地,而贺州非福地洞天也。史料记武当南岩宫明代建筑有“明月清风亭”,这些资料都与武当山有关,而五龙宫也有五龙庄之称,尽管吴承恩不是原板照搬,但却借用了此名,虽然他说五庄观是“贺州洞天(即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但种种素材却无可非议。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故事,唯武当独有,即玄帝修真的故事中有“梅鹿衔花,猿猴献桃”,真武不食五谷,专心修炼,为使其能顺利得道,由梅鹿和猿猴天天衔花、献果。该故事其它地方没有,也不可能有的故事。吴承恩取材来源与武当山,还有大量的证据,包括他熟练运用道教神仙,如三清、四帝、九星、佑圣真君等,以及道教名词紫金冠,八卦炉、百衲衣、尘尾、渔鼓、九阳巾、蓬莱、丹树、福禄寿等,包括武当山明代成立的“盂兰盆会”,也出现在《西游记》中,这些道教常识却屡见不鲜,若没有亲自到武当山,也不可能对此了如指掌。另外他在游记的17回中有黑风山棒打白衣秀土和凌虚子事,也是武当山五龙宫的两大著名景观。据《大岳太和山志)记,五龙顶灵应岩有白蛇异腹(俗称花脑蛇),入酒能冶百病,对麻疯病有特效,而孙悟空棒打的白衣秀土现相后原来是条“白蛇”五龙宫之右白虎山之南侧,山腹深处隐藏一仙洞,周围杉木桧柏阴天蔽日,唯一径通幽,林深处隐一洞穴,名“凌虚岩”。涧水从洞上瀑下,下视深涯,众涧汇集,涛声跑啸,林声、水声不绝于耳,为唐代孙思邈,五代陈抟隐修之地。凌虚,本义象征高入天空之意,《西游记》假借以人名,游记中描述该洞“崖深山岫险,云生岭上;柏苍松翠、风飒林间,也可仙真修隐道情多,山有涧,涧有泉,潺潺流水咽呜琴。“这座山洞里住着“凌虚值子”为黑熊拜寿,路遇悟空当头一棒打死,现相原来是一只“苍狼”。该段虚构的故事,虽说是吴承恩对道教的泄渎,而实质上是对明嘉靖皇帝和政治制度的漫骂。由于嘉靖笃信于道,深居宫中内服道士所进献的丹药,求长生不死,不问政治,且又对武当道教信奉的五体投地,他是对皇帝贻误国家的痛斥,借贬低皇室崇奉的道教来隐喻对政治制度的不满。本节中黑熊被误食“悟空”后“伏法”,被菩萨让他去做了“守山大神”,而武当山五龙宫自然庵左侧,专门建有规格较高的“山神祠”。在中元建有黑虎庙,黑虎为武当山玄天上帝的坐骑,被玉帝封为“巡山黑虎大元帅”,历代称之为“守山大神”供奉祠内。吴承恩没有明目仗胆地去写黑虎,而写黑熊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武当山“黑虎巡山,乌鸦引路”脍炙人口,若提笔直言道教神仙定遭不测,这也是吴承恩所采取的暗喻的策略。

    《西游记》第68回,孙悟空在朱紫国为国王诊病时说国王“如果不敢见我,我可以‘悬线诊脉’”悬线是因为下人不能直接与君王对视和肉体接触,只能用根红丝线拴在病者手腕处诊脉,叫做“丝线诊脉”明朝是朱氏天下,他用“朱紫国”其实矛头已经直接指向了当今朱家,即皇帝,这个确实有点例外。明朝嘉靖年间重修武当山耗银数万万两,而天下百姓民不聊生,饥寒交迫,两者有鲜明的对比,所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憎恨,选择了单刀直入的方式。不过这个章节没有对其有侮辱、贬低的行为。

    武当山五龙官有一座秃山,名“火山垭”。山垭建有一座土地庙,土地爷名唤“气死老爷”。土地做梦也想成仙,神仙便托梦于他次日要路过此地,第二天土地备了丰盛的宴席,天近傍晚也无一人路过,但见一讨水的叫花子,他却怒目喝退,待过去后,孙悟空现相大笑说:“做神仙须积德行善,请土地重新修持吧!”那土地哪能放过,随追赶,只见悟空口吐火团,燃起了这座山垭,土地走到那里,火燃到那里,他哪里能过火山?土地最终被气死,由于憋气而死,他的脖子被聚成了疙瘩。至今建有一座土地庙,庙内奉的是这位粗脖土地。从此火焰山寸草不生,《西游记》59回至6l回中的孙悟空三借笆椒扇息火焰山之事,显然是从此故事中受到的启示。

    44回“法身之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45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悟空师徒行至车迟国,与道士对话:“想是道士做了皇帝?”道士:“不是,只困20年前民遭亢旱,天无点雨,地绝谷苗,无论君臣黎庶大小人家,家家沐浴焚香,户户拜天求雨,正都在倒悬捱命之处,忽然天降下三个仙长来,俯救生灵”,悟空:“是哪三位仙长?”道士:“便是我家师父,大师父号虎力大仙,二师父鹿力六仙,三师父羊力大仙”。“大师父能呼风唤雨,只在翻掌间,指水为油,点石成金,却如转身之易,所以这般法力、能夺天地之造化、换星斗之玄微”。后来悟空变着三清,洒尿给道士喝了“圣水”。次日正当国王倒换关文时,却遇三位仙长“国师到来”。道士一番话实在奈人有趣,“陛下不知,他昨日来的,在东门外打死我两个徒弟,放了50O个囚僧,摔碎车辆,夜间闯进观来,把三精圣像毁坏,偷吃了御赐供养,我等被蒙蔽了,只到是天尊下降,求些圣水金丹,进与陛下,指望延寿长生;不期他遗些小便,哄瞒我等,我等各喝了一口,偿出滋味,正欲下手擒拿,他却走了,今日还在此间,正所谓‘冤家路窄’也。”说话间有黄门官报,外有众乡杀请求下一场甘雨,普济黎民。道士与悟空都愿祈雨作法,道士大仙道:“我一上坛,只见我令牌为号,一声令牌响,风来;二声响,云来;三声响,雷闪齐鸣;四声响,雨至;五声响,云鼓雨收。”随后到坛门外。有高台一座约三丈高,台左右插28宿旗号,顶上放一桌子,桌上有一香炉,香炉中香烟霭霭,两边有两个烛台,台上风烛煌煌,炉边靠一个金牌,脾上镌刻雷神名号,底下有5个大缸,都注满缸清水,水上浮着扬柳枝。扬柳枝上托着一面铁牌,牌上书的是“雷霆都司”的符字。左右各有5个大桩,桩上写着5方蛮雷使者的名录。每一桩边,立两个道士,各执铁锤,伺候着打桩,台后面有许多道士,在那里写着文书,正中间设架纸炉,又有几个象生人物,都是那执符使者,土地赞教之神。那大仙走进去,更不谦逊,直上高台立定,旁边有个小道士,捧了几张黄纸就了符字、一口宝剑,递与大仙,大仙执着宝剑,念声咒语,将一道符在烛上烧了,那底下两三个拿过一个执符的象生、一道文书,亦点火焚之,那上面乒的一声令牌晌,只见那半空里,悠悠地风色飘来。悟空真身早上天空,见了风婆,推云童子,布云郎君和邓天君领着雷公电母和那四海龙王:傲广,傲顺、傲钦、擞闰等,不得助仙,一律听从他的调迁,将大仙四声令牌,换作他用揩子指天,一一昕令,悟空求雨成,那大仙为争功,说是他们的功劳,大圣又请活龙来,皇帝高兴道“寡人做了23年皇帝,更不曾见活龙是怎么样,你弼家各显法力,不论僧道,但叫的来就有功,叫不出就有罪!”这一套法术,实乃道教“布罡踏斗”、“炼度等所行的法术活动,若作者不亲临武当观看道教法事活动,也不可能描写的如此细微,而祈雨也属道教的醮事之一。其故事的确又来源于五龙宫,即唐均州郡守姚筒为天下祈雨,感五气龙君普降大雨,缓解了旱情,皇帝高兴,下令敕建五龙祠,故事惊人的相似不能说他是不偶然的巧台。

    武当山地区借说唐僧取经的故事是《西游记》的雏彤,如《丹江口市民间故事》中“唐僧取的经不全”,“阿弥陀佛”,“石门沟和螃蟹河”,“桃花洞”,“金盆岩和阎王潭”,“五龙庄”,“金花树”,“朝天宫”,“气死土地”,“火山垭与花遇岩”“周公桃花”,“梳妆台”,“赛武当”,“藏龙洞卧虎石”,“龙山烟雨”,“恶龙潭”等,另《伍家沟民问故事集》中采集的神鬼精怪传说中一些道士的法术都神通广大,变化多端,这些民问故事为塑造孙悟空72变以及与那各类妖术相互拼杀,格斗,隐藏,现形等题材,都为吴承恩奠定了较原始的创作基础素材。

    33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中,白莲洞妖人有5种宝贝要捉拿唐僧等,孙悟空用计骗净瓶,是遗日游神到武当山南天门灵官殿下启奏玉帝,哪吒请示玉帝“往北天门问真武借皂蠹旗,并在南天门上一展,把日月星闭了。对面不见人,捉白不见黑:哄那怪只说装了天,以助行者成功”。武当山确有大黑皂旗,传说为真武舅舅为其执旗,为十绝灵幡,号称皂纛、元旗,可遮天盖目,文中又描述了道教神仙马、赵,温、关等出阵,并有地名老君堂等也极具说服力。

    66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唐僧等在“雷青寺”被缚以后用咒语拘得五方揭谛,六丁六甲、十八位护教伽蓝保护唐僧,他纵祥光到南天门请玉帝,帝“差二十八宿星辰,快去释厄降妖”被救出后,再次被妖解去,孙行者忽然想起北方真武,号“荡魔天尊”,如今在南赡部洲武当山上,随驾云拜武当山,他轻轻按落云头,定晴观看,好去处:巨镇东南,中天神岳,芙蓉峰竦杰,紫盖岭(武当有该峰)巍峨。九江水尽荆扬远,百越山连翼轸多(按《太岳太和山纪略.星野》记:“周礼保章氏掌星土,以辨九州。《天官书》云‘众星列布,体生于地,精成于天,星土之精气相感分属矣,荆之分野为翼轸’……”)。上有太虚之宝洞,朱陆之灵台。36宫金磬响,百千万客进香来。舜巡禹祷,玉简金书。楼阁飞青鸟,幢幡摆赤裾。地设名山雄宇宙,天开仙境透空虚。几树樃梅花正放,满山瑶草色皆舒,龙潜涧底,虎伏崖中。犹含如诉语,驯鹿近入行,白鹤伴云栖老桧,青鸾丹风向阳鸣,王虚师相真仙地,金阕仁慈治世门(嘉靖三十一年,皇

帝敕谕建“治世玄岳”牌坊,即喻为治理世界之神——真武神,故称此门为治世门)。

    该章节又写到,上帝祖师,乃净乐国王与善胜皇后梦吞日光,觉而有孕,怀胎14月,于开皇元年甲辰三岁三月初三日午时降生于王宫,那爷爷:幼而勇猛,长而神灵。不统王位,惟务修行,父母难禁,弃舍皇宫,参玄入定,在此山中。功完行满,白日飞升,玉皇敕号,真武之名,玄虚上座,龟蛇合形。周天六合,皆称万灵。无幽不察,无显不成。劫终劫始,剪伐魔精。孙大圣现着仙境景致,早来到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入武当天柱峰必经的三座天门),却至太和宫外,忽见那瑞光瑞气之间簇拥着五百灵官(武当山道教护法灵官传为净乐国500御林军)。那灵宫上迎着道:“那来的是谁?”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孙悟空,要见师相”。众灵官听说,随报。袒师即下殿迎到太和宫(武当八宫之一)。……祖师道:“我当年威镇北方,统摄真武之位,剪伐天下妖邪,乃奉玉帝敕旨。后又披发跣足,踏腾蛇神龟,领五雷神将,巨虬狮子,猛兽毒龙,收降东北方黑气妖氛,乃奉元始天尊符召。今日静享武当山,安逸太和殿,一向海岳平宁,乾坤清泰……我今着龟蛇二将并五大神龙与你助力;管教擒妖精;救你师之难。”

    那黄眉大王披卦高喊那路神龙?五龙、二将相貌峥嵘,精神抖擞,喝道“我乃武当山太和宫混元教主荡魔天尊之前五位龙神,龟、蛇二将……”

    这章回描述武当山细微,且建筑名称真武故事十分准确,甚至连武当稀有植物“榔梅花正放,瑶草色皆舒”也记于文中,而榔梅也是武当独有的,李时珍在《奉草纲目》中记“只出均州太和山”,可想吴承恩若没到过武当山,不可能把该山情形告诉的如此清处。

    通过大量的内容与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作者吴承思曾经到过武当山,并在武当搜集了大量的民间传说、道教故事,并深入生活到各庙观,亲自参加了各种道教法事活动,掌握了系列道教知识和符法知识,在武当山搜辑和搜集到了大量的素材,为以后整理和构思《西游记》奠定了创作基础。它之所以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思想积极进步,对当朝政治制度疾首蹙额,这样更贴近民众,贴近于现实生活。在创作中通过民间传说,拟以神话,巧妙地结台民俗风情,建筑名称、地名等以道教神仙景观,刻画生动、细腻,尤其在痛斥封建统治的黑暗与丑恶上,具有强烈感染力,其艺术成就很高,故事情节生动、神奇,诙谐,幽默,富于浪漫,深受人们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