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醉美的一处。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竟,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1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棋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棋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o.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武当山南岩


“大明中宫皇后万万岁”碑之谜

在号称“大明帝国”的背后,有谁敢明目张胆地宣称“大明中宫皇后万万岁”之称号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而,就是在武当山南岩宫石殿外的显赫位子出现了一块匪夷所思的碑刻,上面昭然写道“大明中宫皇后万万岁!”而诡异的是没有纪年,很多人看后就会心惊肉跳,尤其在封建社会,这种称谓不仅仅是让世人瞠目结舌吧?种种猜测应运而生。为了弄清原委,我们必须借助历史的印记和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地方文献或金石等,来进行全方位的剖析考证,才能得出准确、合理的结论。

 

首先从碑刻本身的三个关键词入手,即“皇后”、“中宫”、“万岁”的理解。

皇后:皇帝正妻的称谓;

中宫(正宫):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

中宫皇后:即是皇帝的正宫皇后。

“万岁”:本意有永远存在之意,后意延伸。在汉武帝之前,“万岁”的字眼尽管也常常在帝王和臣民的口中出现,但其用意,可分为两类,其一,是说死期,自从作为皇帝专用名词以后,老百姓就改为“百年”如某人去世后尊称为“百年后”。其二,是表示欢呼。汉武帝时始称皇帝为“万岁”。自武帝之后,“万岁”也被儒家定于皇帝一人。“万岁”既是最高封建统治者,否则就是不敬,称为“大逆不道”。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万岁”一词自武帝后是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其它人是没有资格再用了。                                                                                                                                                                 

由此可知,敢称“中宫皇后万岁”的非一般人能所为,可以说也是非正常情况下的称谓。除非有三种可能,一是宫廷被坏人操控,皇帝是个傀儡,只能听任摆布,皇后执掌大权,是下人对皇权的挑战;二是皇帝英年早逝,小皇帝尚幼,有先帝皇后理朝辅政,她不仅要母仪天下,而且勤于内政,以仁慈与贤德善行天下之事,使天下国泰民安,虽非皇帝,而功绩却胜似皇帝,所以人民拥戴给予她“合乎身份”的称谓;三是在特殊的情况下短暂的执政过,且干的很出色,被朝野上下认为是贤者;由此看来,我们只有求助于《明史》取证。

    明一代276年中有16位皇帝,其中英宗(正统、天顺复辟两任位一人),共有30位皇后。即1太祖孝慈高皇后马秀英2惠帝马皇后;3成祖仁孝徐皇后徐仪华4仁宗诚孝张皇后;5宣宗恭让胡皇后胡善祥6宣宗孝恭孙皇后;7英宗孝庄钱皇后钱锦鸾;8英宗孝肃周太后;9景帝汪皇后10景帝肃孝杭皇后;11宪宗吴皇后;12宪宗孝贞王皇后宪宗;13孝穆纪太后;14宪宗孝惠邵太后;15孝宗孝康张皇后;16武宗孝静夏皇后;17世宗孝洁陈皇后陈莲;18世宗张皇后;19世宗孝烈方皇后;20世宗孝恪杜太后 21穆宗孝懿李皇后;22穆宗孝安陈皇后;23穆宗孝定李太后;24神宗孝端王皇后王喜姐;25神宗孝靖王太后;26光宗孝元郭皇后;27光宗孝和王太后;28光宗孝纯刘太后;29熹宗懿安张皇后张嫣(张宝珠); 30思宗愍周皇后。                                                                                                                                                                                                                                                      

鉴于两种可能,我们先用排除法。

一、 皇后和皇妃中的歹毒皇后摄政

碑文有“大明”二字,说明是明代皇后无疑。首先

排查是否有没有品德恶劣的皇后,《明史》记载大部分皇后都很贤德,有个别皇后为争“发言权”即得皇子而费尽苦心阻扰生育,甚至不择手段,但最终都被揭穿,没有机会掌权朝政。唯独在贵妃中有一位谈虎色变的女人,就是比宪宗朱见深大17岁万贞儿,凭借着匀称的身材和心计博得皇上的欢心。成化二年,万妃生下皇长子,宪宗大喜,立即进她为贵妃,又派出使者四出祷告山川诸神。谁知偏偏天不从人愿,未等满月这位龙子竟是短命夭折,万贵妃也从此不再有娠。但是夺取皇后之位的野心并未放弃,因此她就十分妒恨妃嫔们生子,如知道哪个妃嫔怀胎,她就千方百计逼令喝药打胎。迫于万贵妃在宫中的权势,妃嫔们只有含泪服从。她的待遇胜过皇后, 但她始终没有被立为皇后, 所以,尽管她有可能,但也要排除,因为碑文十分清楚是“大明中宫皇后”因此,万贵妃还不够资格列入。那么我们只有对所有皇后一一对号,逐一排除。

    二、追封的皇帝和皇后排除(2位追封的,即朱元璋大儿子朱标和明世宗朱厚熜之父;以及5位追尊的南明皇帝,没有成为正统皇帝),共7位,另外还有遗命封后的皇后,即皇帝朱翊钧的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郑氏均于排除

1、兴宗孝康皇帝(追封)朱标,孝康皇后、常氏皇太后吕氏。

2、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检敬文皇帝朱佑杬,1476年7月22日(成化十二年七月初二日)——1519年7月13日(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明宪宗第四子、明世宗之父、明孝宗异母弟。母亲是邵宸妃,妻为蒋氏追谥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到封地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就藩。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逝世,明武宗朱厚照赐“献”,正德十五年四月初三日(1520年4月19日)葬于松林山之原。代表作有《恩纪诗》。

皇帝朱翊钧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郑氏(遗命封郑贵妃为皇后)恭宗慕天敷道贞纯肃哲修文显武圣。

3、敬仁毅孝皇帝(追封)朱常洵(1586—1641)亦称福忠王,俗称老福王,明神宗第三子,母亲郑贵妃。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之父。生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正月初五,母郑贵妃恃宠,欲立其为太子,遂引起争国本。万历二十九(1601)受封福王。四十二年就藩洛阳,得庄田二万顷,盐引千计。崇祯间,益沉湎酒色。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0年)十月十五日册封为福王。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三月二十四日,全家迁移洛阳府邸。从移居洛阳到遇害,福王共在洛阳生活28年。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二十一日李自成攻克洛阳,被执杀。享年五十六岁。崇祯皇帝赐谥曰“忠”。孝诚端惠慈顺贞穆辅天昌圣皇太后 姚氏皇太后 邹氏安宗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

4、皇帝朱由崧(明安宗朱由崧(1607年9月5日-1646年5月23日,1644年-1645年在位),南明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明昭宗朱由榔堂兄弟,明恭宗(福忠王)朱常洵庶长子。明思宗殉国后,1644年5月朱由崧被四镇拥立于南京,改元弘光,建立弘光政权,在位仅一年。1645年(弘光元年),清军南侵,朱由崧被叛将田雄出卖,押往北京,翌年被清军杀害于北京,葬于河南洛阳孟津东山头村永历帝为其上庙号安宗,谥号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孝哲懿庄温正仁靖仪天昭圣皇后黄氏,孝义端仁肃明贞洁熙天诒圣皇后李氏。

5、绍宗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朱聿键(朱聿键(1602年1646年),小字长寿,南明第二任君主,为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祖父是唐端王朱硕熿,父为唐端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 1644年崇祯帝北京自缢1645年弘光帝亦死,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扶朱聿键于福州登基称帝,改元并于同年开铸隆武通宝钱,1646年,清军入福建,朱聿键在汀州被掳,绝食而亡,享年44岁。永历帝即位后初上尊谥思文皇帝,永历十一年上庙号绍宗,改谥号为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孝毅贞烈慈肃贤明承天昌圣襄皇后曾氏。

    6、礼宗体天昌道庄毅温弘兴文宣武仁智诚孝端皇帝朱常瀛,追封为桂端王(1597年4月25日―1645年12月21日),是明神宗的第七子,母亲是贵妃李氏,封衡州(今衡阳),于天启七年九月廿六就藩,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率部攻陷衡阳,桂王携子朱由楥、朱由榔逃往广西梧州避难,弘光元年(1645年)十一月初四病死于梧州。谥号:端。他死后由第三子安仁王朱由楥承嗣。其子朱由榔称帝后,追尊其为皇帝,庙号:礼宗,谥号:体天昌道庄毅温弘兴文宣武仁智诚孝端皇帝。孝钦静淑慈敬天昭豫保康圣端皇后 吕氏孝正庄翼敦仁端惠天圣皇太后 王氏、皇太后马氏。

    7、昭宗应天推道敏毅恭检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朱由榔(1623年—1662年),南明末代皇帝,在位16年。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明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安宗朱由崧堂弟。父桂王朱常瀛,是明神宗第七子,封湖南衡阳,天启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就藩,弘光元年十一月初四日病死于梧州。第三子安仁王朱由爱(左木右爱)承嗣。隆武称帝后,病重,不久由榔被封桂王。隆武被俘后,于当年十月初十日(一说十四日)称监国于肇庆。他于1646年在广州做了皇帝,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永历帝倚仗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的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在两广一带抵抗清朝,因此维持时间较长。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永历政权灭亡。永历帝被清军逼到缅甸,逃到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收留。后来明朝降将吴三桂攻入缅甸,他被俘。于1662年1月在昆明被绞死。终年40岁。死后庙号昭宗,谥号匡皇帝。

三、皇帝在位期间已经去世的皇后、没有子嗣的皇后、婉言谢绝当皇后、尊为皇太后、废黜皇后、迁至宫外的皇后、移居别宫、自杀身亡的皇后排除。

 1、成祖徐皇后

生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比成祖小2岁。洪武九年,15岁的徐氏嫁给17岁的皇子朱棣为燕王妃。洪武十三年三月,燕王妃随成祖就藩北平。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成祖登基为帝,封王妃徐氏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徐皇后卒,寿46岁。朱棣对结发之妻的离世非常伤痛,上谥号仁孝皇后,不再立后。仁宗即位,上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祔太庙。徐皇后仁慈有嘉,过早仙逝,仍没有可能;

 2、惠帝建文皇帝,由于朱允文在位时间短,建文帝继承皇位后,被册立为皇后。“靖难之役”南京陷落,马皇后葬身于火中。建文帝22岁登极,在位四年,落难时才26岁。这时的马皇后,也只是二十多岁,四年间基本上一直是处于战争状态,加上马皇后是殉国,所以她没有机会而且也没有可能;

3、宣宗恭让章皇后胡氏

宣宗恭让章皇后胡氏(?—1443年),永乐十五年,胡氏以贤闻名,选为皇太孙妃。洪熙年间,封为皇太子妃。明宣宗即位后,立为皇后。虽然胡善祥贵为皇后,但是并不得宠,宣宗最心爱的女人是孙贵妃,而且胡皇后也并没有生育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常德公主 宣德三年春,宣宗以皇后无子多病的理由,命令皇后上表辞位。胡氏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宣宗母亲张太后怜悯胡氏贤德,常召她居住清宁宫。内廷朝宴的时候,也命胡氏居孙皇后之上。正统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崩,胡氏痛哭不已,逾年亦崩,用嫔御礼葬于金山。她的可能性不大;

4、英宗孝庄睿皇后钱氏

明英宗朱祁镇嫡后,海州人。正统七年,册立为皇后。钱皇后贤德,英宗怜惜皇后家族单微,想封以侯爵,钱皇后婉言谢绝。也没有可能。

孝肃周太后孝肃皇后(?-1504年)周氏。明英宗朱祁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生母,昌平人。天顺元年(明英宗复辟时),封为贵妃。太子朱见深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成化二十三年四月上徽号圣慈仁寿皇太后。明孝宗登基後,尊为太皇太后。她的可能性也不大;

6、景帝汪皇后孝渊景皇后(约1467年-1505年)正统十年,册汪氏为郕王妃。正统十四年冬,明英宗朱祁镇被俘,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册汪妃为皇后。汪皇后甚有贤德,见京师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之时,心怀不忍,令官校掩埋安葬。汪皇后只生育两女而无子。景泰三年,杭妃生子朱见济,景帝欲立为太子,而废原太子朱见深(英宗长子),汪皇后执意不可,因而触怒景帝,尔后被废,改立杭妃为皇后英宗复位的时候,降景帝为郕王,汪氏复称郕王妃。景帝崩后,英宗让其后宫唐氏等人殉葬,论及汪氏殉葬与否时,李贤不赞同,以汪氏已废且幽禁深宫,况两女年幼,应不予殉葬。后来英宗同意,汪氏得以活命朱见深复立为太子后,知道汪氏当年支持继续以他为太子,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因英宗之意,汪氏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并得以将所有私产和服侍她的宫女太监带出宫中,正德元年十二月,汪氏薨逝,帝臣议祭葬礼。大学士王鏊建议道:“以妃嫔之礼入葬,祭祀以皇后之礼。”,遂合葬汪氏于金山景泰陵。正德二年,明武宗上尊谥曰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即位,改上谥号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她的可能性较小;

7、肃孝杭皇后杭皇后

明景帝朱祁钰第二任皇后,怀献太子朱见济生母。景泰三年,原来的汪皇后触怒于景帝,景帝废黜汪后,而改立杭氏为皇后。景泰七年,杭氏崩,谥曰肃孝皇后。后来,明英宗复位为帝(天顺年间),削去杭氏的皇后号,毁所葬陵墓,她就更没有可能;  

8、宪宗吴皇后

吴皇后,明宪宗朱见深第一任皇后,也是废后顺天人。天顺八年七月,立为皇后。宪宗为太子的时候,贵妃万贞儿就已经专宠。吴氏虽然当了皇后,却依然不受宠爱,而且万贵妃恃宠而骄,仗着宪宗宠爱,对皇后不敬,吴皇后命杖万妃以作惩罚。于是触怒宪宗,废吴氏别居侧宫。后来明孝宗出生的时候,吴氏曾用心抚养过一段日子。孝宗即位,念及吴氏的恩情,命服膳皆如母后礼,给吴氏侄儿锦衣百户的官。正德四年,吴氏薨。刘瑾欲焚之。大学士王鏊力持不可,以礼下葬。也没有可能。

9、宪宗孝贞王皇后宪宗孝贞纯皇后,王氏,明宪宗朱见深第二任皇后上元人。宪宗为太子的时候,明英宗为其选择合适的配偶,开始选出十二名女子,后来留下王氏(即皇后本人)、吴氏(第一任皇后)、和柏氏(贤氏为皇后,结果不到一个月,宪宗闹着要废后,周太后疼爱儿子,只好由着他,废黜吴氏,改册王氏为皇后明孝宗即位后,尊王皇后为皇太后。明武宗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十二月,上尊号曰慈圣康寿太皇太后。正德十三年二月崩,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庙。没有可能。

10、 孝穆纪太后 纪淑妃

    孝穆纪太后(?——1476年)纪氏,明宪宗朱见深妃,明孝宗朱祐樘生母,因曾封淑妃,故称纪淑妃。纪氏,贺县人。本为蛮族土官的女儿,成化中,宪宗征讨蛮族,纪氏与其他女子一同被俘虏后入了宫廷,成为女史,守内藏。明孝宗即位后,追尊生母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嘉靖十五年迁主陵殿,称皇后。终谥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皇后。也没有可能。

11、宪宗孝惠邵太后孝惠皇后,邵氏,明宪宗朱见深贵妃,明世宗朱厚熜的祖母,昌化人。父为邵林,家境贫穷,把女儿卖给杭州镇守太监,邵氏由此入宫。邵妃知书达礼,又长相美丽。成化十二年,封为宸妃,后来进封为贵妃。邵妃生兴献王朱祐杬,岐惠王朱祐棆,雍靖王朱祐枟。兴献王朱祐杬就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生父,后来被追为兴献帝兴献王就藩的时候,邵妃不得随从,留在宫中。后来,明武宗朱厚照死后,因为既无子嗣又无亲兄弟,母亲张太后选中朱厚熜,立为皇帝。世宗当皇帝后,邵妃不但老了而且眼睛也瞎了,喜亲孙为皇帝,摸世宗身,自顶至踵。世宗尊为皇太后嘉靖元年,上尊号曰寿安太后十一月崩,世宗本来想在明年二月迁葬茂陵,大学士杨廷和等说道:“祖陵不当数兴工作,惊动神灵。”不从,还是葬入茂陵。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太后,别祀奉慈殿。嘉靖七年七月,改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太皇太后嘉靖十五年迁主陵殿,称皇后,与孝肃周太后孝穆纪太后一样。终谥为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没有可能。

12、武宗孝静夏皇后

孝静毅皇后,夏氏,明武宗朱厚照皇后上元人。正德元年,册立为皇后嘉靖元年,明世宗入继大统,因为与夏皇后为叔嫂关系,故夏皇后不能当太后,但又要与世宗的陈皇后又区别,因此上尊称曰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正月崩,合葬康陵,其可能性不大。

13、世宗孝洁陈皇后 陈莲

孝洁陈皇后(?——1528年),明世宗朱厚熜第一任皇后,元城人。嘉靖元年,册立为皇后。世宗嘉靖帝性子严厉。嘉靖七年十月,世宗与皇后同坐,张妃(张皇后)和方妃进茗,世宗循视其手。陈皇后恚怒,投杯起立。世宗勃然大怒。皇后惊悸,当时身怀有孕,未能保住孩子,堕娠而崩。所以也没有可能性。

   14、世宗张皇后景帝

张皇后明世宗朱厚熜第二任皇后。初,册封为顺妃嘉靖七年,陈皇后崩,逐立张妃为皇后嘉靖十三年正月,废张皇后,改居别宫。因此,也没有可能。

15、世宗孝恪杜太后

孝恪皇后,杜氏,明世宗朱厚熜康妃,明穆宗朱载垕生母,大兴人。嘉靖十年,封为康嫔。嘉靖十五年,晋为康妃。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正月薨。谥为荣淑康妃,葬金山。没有可能。 

16、穆宗孝懿李皇后  

孝懿庄皇后,李氏(?-1558年),明穆宗朱载垕嫡妻。昌平人,父德平伯李铭。嘉靖三十二年二月(1553年),嫁给朱载垕,封为裕王妃。生世子朱翊釴(5岁夭折)。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四月卒。朱载垕即位后,追谥李氏为孝懿皇后,也没有可能。

17、穆宗孝安陈皇后  

孝安陈皇后(?—1596年),明穆宗朱载垕继妻也,皇后,通州人。嘉靖三十七年九月,裕王妃李氏(孝懿庄皇后)薨,选陈氏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册立为皇后。皇后无子,又多病,而居别宫。所以也没有可能。

18、穆宗孝定李太后孝定太后(?-1614年),李氏,明穆宗朱载垕之贵妃明神宗朱翊钧之生母,漷县人。穆宗为裕王时,李氏就已在王府里侍候他隆庆元年三月(1567年),封贵妃。神宗即位,上尊号曰慈圣皇太后。贵妃出身可能较小。

19、神宗孝端王皇后王喜姐

20、神宗孝靖王太后

孝靖太后王氏(1565年2月27日1611年10月18日),明神宗朱翊钧之妃,明光宗朱常洛生母生於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万历六年二月初二日(1578年3月10日)选入後宫,初为慈宁宫宫人,还是少年的朱翊钧路过慈宁宫,与她结下一夜情,她遂有孕。事后朱翊钧羞悔并试图隐瞒忘却,但其母李太后发现了,抱孙心切,照顾了她母子。万历十年六月十六日(1582年7月5日),封为恭妃。八月,皇长子朱常洛出生,是为明光宗然而朱翊钧对王恭妃相当反感,心爱的郑贵妃生皇三子而进封皇贵妃,恭妃却未进封。万历二十九年,不得已才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恭妃仍未进封。万历三十四年,皇长孙出生,神宗为母亲李太后加徽号,这才进封恭妃为皇贵妃,但始终将她搁置冷落。万历三十九年九月十三日(1611年10月18日),王恭妃病薨。大学士叶向高说:“皇太子母妃薨,礼宜从厚。”不报。复请,乃得允。谥曰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葬天寿山明光宗即位后,下了一道诏旨:“朕嗣承基绪,抚临万方,溯厥庆源,则我生母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恩莫大焉。朕昔在青宫,莫亲温凊,今居禁闼,徒痛桮棬,欲伸罔极之深悰,惟有肇称乎殷礼。其准皇祖穆宗皇帝尊生母荣淑康妃故事,礼部详议以闻。”不久光宗崩,明熹宗即位,上尊谥曰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迁葬定陵,祀奉慈殿  

21、光宗孝元郭皇后  

孝元皇后郭氏(?—1613年),顺天人。明光宗朱常洛第一任妻子,后追封为皇后。父郭维城,因为女儿的缘故,封博平伯,后进博平侯。郭维城逝世后,兄郭振明承嗣。郭氏于万历二十九年被册为太子妃。四十一年十一月逝世,谥恭靖。明熹宗登基,上尊谥曰孝元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圣贞皇后,迁葬庆陵,祔庙。

22、光宗孝和王太后  

神宗孝端皇后王氏,余姚人,生京师。万历六年册立为皇后。性端谨,事孝定太后得其欢心。光宗在东宫,危疑者数矣,调护备至。郑贵妃颛宠,后不较也。正位中宫者四十二年,以慈孝称。四十八年四月崩,谥孝端。光宗即位,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会帝崩,熹宗立,始上册宝,合葬定陵,主祔庙。

23、光宗孝纯刘太后

1)孝元贞皇后郭氏,皇太子妃,熹宗上尊谥曰孝元

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圣贞皇后,迁葬庆陵,祔庙

(2)孝和太后王氏,才人,熹宗生母,熹宗上尊谥曰

孝和恭献温穆徽慈谐天鞠圣皇太后,迁葬庆陵,祀奉先殿 

(3)孝纯太后刘氏,初为淑女,明思宗生母,光宗追

为贤妃,思宗上尊谥曰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毘天毓圣皇太后,迁葬庆陵 

24、熹宗懿安张皇后 张嫣(张宝珠)

    孝哀悊皇后张氏,名嫣,字祖娥小名宝珠(?-1644年),明熹宗皇后天启元年四月册为皇后祥符人,其父张国纪以女贵封太康伯。张嫣个性严正,很有皇后风范,是位能母仪天下的女性,她非常不齿宦官魏忠贤,和熹宗乳母奉圣夫人客氏两人联手为非作歹的行径,经常数次在熹宗面前提起两人的过失,更曾以身为皇后的地位处置客氏,因此造成魏忠贤和客氏对她恨之入骨,但因为张嫣是皇后,不同于其他嫔妃一般容易对付,因此两人在背地里造谣说,张嫣非张国纪之亲生女儿,以混淆熹宗的视听明熹宗天启三年。皇后怀有身孕,虽不知是男是女,却被客氏魏忠贤暗中陷害而流产,此后张嫣一生未曾再生育。除去痛恨客氏与魏忠贤两人的行径外,皇后张嫣还经常不动声色的劝谏明熹宗,期望熹宗能远小人,近贤人”。明熹宗有次见皇后正手握书卷在读,便问是读何书,没想到张嫣回说:“赵高”,明熹宗默然不应。有一次,宫门上有人投书,信中写满了魏忠贤的罪状,魏忠贤怀疑是皇后张嫣之父—张国纪和其朋党;邵辅忠孙杰等人在幕后指挥,因而下令大杀东林党臣,希望借此动摇张嫣皇后的地位,同时她也希望能将张嫣赶下皇后的位子,好让自己的侄孙女魏良卿之女成为皇后。当魏忠贤在大杀东林党臣时,朝中开始有几位大臣察觉到魏忠贤的心意,因而纷纷上奏弹劾张国纪等人。之后明熹宗病危,遗命传位自己的五弟信王、日后的明思宗朱由检。而明思宗之所以能够登基为帝,其中张嫣出了很大的力,因此在思宗登基后,上尊号曰懿安皇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都城,眼见明朝亡国在即,明思宗命自己的周皇后袁贵妃自尽殉国,又挥剑砍断了自己的长女—十五岁的长平公主之左臂,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幺女昭仁公主,至于懿安皇后张嫣,则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清世祖顺治元年,顺治帝命人将张嫣和明熹宗合葬德陵

弘光元年三月甲申朔己亥十六日,明安宗上懿安皇后谥曰“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

    25、思宗愍周皇后。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周氏,1644年明亡之际依思宗命自尽而死。清顺治帝,谥周后曰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与帝同葬田贵妃寝园,即明十三陵的思陵。顺治十六年十一月,改谥周皇后庄烈愍皇后,而南明明安宗则追谥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又作孝烈正皇后

    四、符合执政条件的皇后

1、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1382年)

史载,马氏仁慈、聪明、有见识,朱元璋称帝前后,从帝给以很多帮助。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卒,年51岁。太祖甚悲恸,遂不复立后。马皇后从一个普通农家女子一跃而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从始至终都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她衣不着彩,食不奢靡,还经常赈济灾民,救助孤寡,马皇后无愧于一代国母的称号。虽然如此,朱元璋在位时马皇后就去世,所以可能性不大;可以排除。

 2、洪熙诚孝张皇后

张皇后(?-1442年),明仁宗朱高炽皇后。永城(今河南永城)人。父张麟,官至兵马副指挥;母仝氏。谥号“诚孝皇后”。她历经了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初年三朝,创立了仁宣之治”,被誉为“女中尧舜”。她的可能性较大。

3、宣宗孝恭孙皇后

孝恭章皇后,孙氏(?-1462年),明宣宗朱瞻基第二任皇后山东邹平人。父孙邹忠永城县主簿。孙氏幼时就长得很美丽,十余岁的时候,明成祖命太子妃张氏即诚孝昭皇后育之,与宣宗自幼相识。孙氏得宣宗十分宠爱,但宣宗有正妃胡氏,即位后,不得不册立胡氏皇后,而心爱的孙氏只能封为贵妃本来明朝的规定,皇后有金册金宝,贵妃以下仅有金册无金宝,但孙贵妃有宠,特命赐予金宝,开了先例。后来得宠的贵妃依照这个例子也有金宝。胡皇后没有生育,贵妃也无子,而是暗取宫人子,宣称是自己的儿子,即明英宗朱祁镇。宣宗愈发宠爱她,以胡皇后无子所以理应让贤,逼胡皇后上表逊位。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废胡皇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大家知道明朝前期发生过震惊朝野的“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孙氏与皇太后共同肩其责任,使两次变故都正常过度,对维护明朝统治和国家安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所以孙太后也有可能性。
   4、(朱佑樘,弘治皇帝)孝宗孝康张皇后

明朝第9位皇帝孝宗孝康张皇后。成化六年(1470年),张皇后生于青县(今沧县)兴济镇。其父张峦,母金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选为太子朱祐樘之妃,弘治元年(1488年)十月太子妃被册封为皇后。弘治皇帝与张皇后的爱情很专一,与民间夫妻相似。翻开几千年皇帝私生活的历史,在专制时代的中国皇帝,后宫姬妾极多。终身只爱自己的皇后而不好其他女色的皇帝,首推弘治。

从孝宗的主要政绩上看,孝宗皇后的确是比较贤明的。孝宗之所以能励精图治,与张皇后对他的理解与帮助有很大关系。张皇后不仅仅关心皇上的生活,更替皇上忧国忧民出谋划策。在皇后的倡议和帮助下,孝宗对一系列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改革:一是清除积弊,罢免和惩处了贪脏枉法、妄幸无耻之徒。二是任用贤能,亲近贤臣,远离小人,广开言路。比如孝宗任用贤臣、勤于治理上,认真听取张皇后的建议,辅政颇有起色。三是注意民生,减免灾区赋税征收,促进生产,提高了生产力。四是加强边关建设,巩固边备等。所有这些明智之策,使当时的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的缓和,使社会出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使濒于枯竭的经济又有了中兴,故旧史学家把他统治的时期,称为“弘治中兴”。张皇后对明孝宗在政事的治理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孝宗之所以能励精图治,和她的帮助与理解是分不开的。弘治十八年四月孝宗崩,年仅36岁。朱厚照即孝宗帝与孝康后之长子,弘治五年立为皇太子。改元为正德,元年(1506年)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病重,临终说“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武宗的后宫嫔妃成群,但未能留下儿子。为了不让祖宗创下的基业就此毁掉,张皇后与众大臣商量,她着眼全局,力排众议,推荐孝宗的堂弟——朱厚熜(世宗)即位。一时间形成了“武宗存,则挟天子以令诸侯;武宗崩,即矫遗命以擅大宝”之势,京城内外,人心惶惶。面临着这种情况,张皇后独自支撑政局。确定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获了江彬的余党,夺回了首都警卫部队的大权,稳定了人心。又以太后的身份,发出懿旨,进行改革,大批裁减宦官,清除了一批贪官污吏,使受到刘瑾、江彬一伙迫害的官员得到了平反昭雪;提拔了一批真正有才干的官员;免除了受灾地区的赋税,将皇庄和一部分贵族多占的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耕种,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张太后和杨廷和主政的47天中,由于上述措施的推行,朝政出现了明中期少有的兴盛局面。
  嘉靖称帝,表面上给张皇后晋级封号,实质心里并不领情,反而处处贬抑张太后,建立惟我独尊的权威。时间一长,张皇后因受到排挤,忧郁成疾。嘉靖二十年(1542年)八月,太后崩,年72岁。谥号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与孝宗合葬于泰陵,张皇后有极大的可能性。

五、筛选政绩

上述有几位有可能执政的皇后,先罗列比较一下。只有四位皇后符合条件执政,但马皇后在朱元璋之前已经故去,可以排除。

宣宗孝恭孙皇后,虽然她有可能,也做了一些有益的事,尤其是经历了“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在维护明朝统治和国家安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距“万岁”的称号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也可以排除。

那么就剩下两位张皇后身上了。即仁宗洪熙诚孝张皇后和孝宗孝康张皇后。

仁宗 诚孝张皇后,明仁宗(1378~1425)朱高炽,汉族,明成祖长子,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成祖病逝后继位,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他崇尚儒学,褒奖忠孝,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平反冤狱,选用贤臣,削汰冗官,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张皇后非常贤惠,与朱高炽相敬相爱;她是永城人,父亲名张麒。洪武二十九年,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她封为燕世子妃。永乐二年,又立为皇太子妃。她因遵守妇道孝道,侍候燕王夫妇十分小心周到,故很得公婆欢心,永乐二年被立为皇太子妃,二十年来,这位皇太子的地位屡屡受到威胁,几度濒临被废的困境,最后能得以巩固储位,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的妻子张氏。所以在他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怀着感激的心情册立张氏为皇后,并立张氏生的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仁宗高炽即位后,任用三杨(杨傅、杨荣、杨士奇)为内阁重臣,轻摇薄赋,与民休息,俨然一派和平景象。仁宗每日勤于政事,建弘文馆,与儒臣们谈论经史,终日不倦。后宫除与张皇后相敬如宾外,不恋女色,仅有谭妃一人。可惜这位贤明的君主过于短命,只做了一年皇帝就一病而亡,享年四十八岁。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28岁即位,朱瞻基即位,史称明宣宗,尊皇后张氏为皇太后;自尽殉主的谭妃追赠为“昭容恭禧顺妃”。二十八岁的宣宗对母后张氏十分孝敬,军国大事多禀告张太后裁决。当时海内升平,宣宗事太后“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进贡虽非珍玉奇宝,但蔬果野味而已,宣宗都要先奉上太后,自己才能享用。宣德三年,张太后生日这一天。文武百官入宫朝贺礼毕,宣宗亲自陪着太后游西苑,皇后、贵妃侍奉左右,登上万岁山,宣宗奉上酒杯向母后祝寿,太后大喜,与儿子欣然对饮,说道:“方今天下无事,我母子得以同享此乐。你作为君王,若能保证百姓安居乐业,不受饥寒之苦,我母子也能长享天伦之乐。”宣宗连连点头受命。大臣们又献词颂德祝贺大后寿诞,至日落才尽兴而归。

第二年,宣宗又陪着太后拜谒长陵、献陵(成祖和仁宗的陵寝入宣宗骑马在前引导,走至清沙桥下马,亲手扶着太后车驾慢慢前行。百姓们夹道迎接,山陵旁不论老少,都跪在地上,向皇帝、皇太后山呼万岁。太后见了十分感动,对身旁的宣宗说道:“百姓之所以爱戴皇帝,无非因君王能让他们安生养息。皇儿应爱民如子,始终如一,方不负民望!”宣宗唯唯诺诺,俯首听命。谒陵完毕,太后一行走过农舍。太后下车,宣召农妇亲切询问其生计如何,又赐给钱钞饮食。村妇们感激涕零,向太后献上农家的蔬食果品,太后欣然接受,还亲口尝了几个,她对宣宗说道:“这是农家风味,不可不尝。”回宫路上,宣宗见道旁有农夫正在农田耕土,便下马取过农具,推了三次土,对侍臣说:“朕三推已不胜劳累,何况长年累月以此为生呢?”又赐给农夫许多钞币。一路所过农家,都有赏赐。宣宗在位十年,宣德九年于公元1435年得病而亡,年三十八岁。

次子朱祁钰。大臣们猜测,皇太后是否顾及私利,弃孙立子?也有人议论,太子年幼,不堪重任;甚至有传言说,皇太后已取金符召襄王朱瞻墡(宣宗弟弟)入宫,拟立为嗣皇帝。内阁辅臣杨士奇忧心忡忡地对杨荣说道:“我辈受先皇厚恩,理应力保幼主,扶持国祚。”这时,景阳钟长鸣,皇太后在干清宫升殿,命杨荣、杨士奇率百官入殿觐见新皇帝。二杨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入见,只见张太后凤冠霞帔,端坐上首,女官们佩刀执剑排列两旁,好不威风!张太后命召新皇帝出见,众人一齐跪下去,只听见太后说:“这是新天子,年方九龄,全仗众卿扶持!”众大臣抬头一看,正是太子朱祁镇,不由欣喜万分,三呼万岁,响彻云天。于是,新皇帝登位,改明年为正统元年,是为明英宗。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宣宗的孙皇后为皇太后,弟朱祁钰为王。大臣们提出,新皇年幼,无力亲政,请求太皇太后垂廉听政。张后说:“祖宗已有成法,我等岂能坏此法度?”当即委任五名大臣一起辅政军国大事。对自己外家亲属,太后则严加抑制。彭城伯张泉、都督张升,都是太后兄弟,太后下令不许他们干预国政,每月只能于朔、望日两次入朝。张升素有贤名,杨士奇屡次请求太后予以重用,但太后都不应允。当时宫中有一太监名王振,狡黠多谋,权欲很重,朱高炽当太子时就随侍左右,朱瞻基登位之后,在东宫掌权,英宗幼年时即由他照看,故尊称他为先生。英宗即位,命他执掌司礼监,格外宠信。王振凭借皇帝权威,擅权干政,随意责罚大臣。太皇太后知道后,十分生气,宣召王振入宫严词斥责,以太祖时定下禁例“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喝令将王振处死,经英宗叩头求情,才免去王振死罪。太后在世时的这几年,王振一直不敢过问政事。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太皇太后得了重病,她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召阁臣杨士奇、杨溥二人入宫,命内侍问两人:“国家还有什么大事未办?”杨士奇写好三道奏章,每日递上一道,请病中的太后过目。第一,建文帝虽然逃亡不知去向,但不能削去年号,且应修撰建文帝实录;第二,成祖朝时曾下诏,凡收藏建文旧臣方孝孺等人的遗书者,论为死罪。这一条应予取消;第三道奏疏尚未送进宫中,太皇太后已瞑目而逝。张后死后,谥号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昭圣昭皇后”,与仁宗合葬献陵。

纵观这段历史,这位张皇后是一身正气和胆识,也很贤德,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虽然后期对国家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基本是平稳度过的。也没有亲自主政过,所以,应该排除。

那么就剩下这位张皇后了!即明朝第9任皇帝(其中朱祁镇任2届皇帝,为一任)孝宗孝康张皇后,成化六年(1470年),张皇后生于青县(今沧县)兴济镇。其父张峦,母金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选为太子朱祐樘之妃,弘治元年(1488年)十月太子妃被册封为皇后。弘治四年(1491年)十月,张皇后生皇子朱厚照,翌年三月,立皇子厚照为皇太子。弘治皇帝与张皇后的爱情很专一,与民间夫妻相似。翻开几千年皇帝私生活的历史,在专制时代的中国皇帝,后宫姬妾极多。终身只爱自己的皇后而不好其他女色的皇帝,首推弘治。张皇后不仅仅关心皇上的生活,更替皇上忧国忧民出谋划策。在皇后的倡议和帮助下,孝宗对一系列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改革:一是清除积弊,罢免和惩处了贪脏枉法、妄幸无耻之徒。二是任用贤能,亲近贤臣,远离小人,广开言路。比如孝宗任用贤臣、勤于治理上,还是听取了张皇后的建议,请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马文升等诸人入阁辅政,颇有起色,故有“李公谋、刘公断、谢公侃侃”之称。三是注意民生,减免灾区赋税征收,促进生产,提高了生产力。四是加强边关建设,巩固边备等。所有这些明智之策,使当时的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的缓和,使社会出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使濒于枯竭的经济又有了中兴,故旧史学家把他统治的时期,称为“弘治中兴”。张皇后对明孝宗在政事的治理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孝宗之所以能励精图治,和她的帮助与理解是分不开的。弘治十八年四月孝宗崩,年仅36岁。朱厚照即孝宗帝与孝康后之长子,弘治五年立为皇太子。改元为正德,元年(1506年)朱厚照即位,是为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病重,临终说“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武宗的后宫嫔妃成群,但未能留下儿子。为了不让祖宗创下的基业就此毁掉,张皇后与众大臣商量,她着眼全局,力排众议,推荐孝宗的堂弟——朱厚熜(世宗)即位。一时间形成了“武宗存,则挟天子以令诸侯;武宗崩,即矫遗命以擅大宝”之势,京城内外,人心惶惶。面临着这种情况,张皇后独自支撑政局。确定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获了江彬的余党,夺回了首都警卫部队的大权,稳定了人心。又以太后的身份,发出懿旨,进行改革,大批裁减宦官,清除了一批贪官污吏,使受到刘瑾、江彬一伙迫害的官员得到了平反昭雪;提拔了一批真正有才干的官员;免除了受灾地区的赋税,将皇庄和一部分贵族多占的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耕种,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张太后和杨廷和主政的47天中,由于上述措施的推行,朝政出现了明中期少有的兴盛局面。嘉靖称帝,表面上给张皇后晋级封号,实质心里并不领情,反而处处贬抑张太后,建立惟我独尊的权威。时间一长,张皇后因受到排挤,忧郁成疾。嘉靖二十年(1542年)八月,太后崩,年72岁。谥号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与孝宗合葬于泰陵。张皇后亲自主政过国事,较前几位贡献最大,因此,可能排名第一。

六、结论

以上三位有可能得到万民拥戴的皇后,应该说都有可能受到人民的爱戴,纵观历史背景,更受人尊敬的是这位一身正气、英雄侠胆、为国为民、勇于担当、勤于政事、励精图治的孝康皇后。

她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皇后,更是一位合格的国母!她没有半点私心,亲自引导、教诲丈夫、在大是大非面前勇于担当,挺身而出,不畏牺牲,在丈夫突然去世后主动挑起捍卫国家利益的重任,在主政47天中,这位国母临危不惧,向恶势力挑战,抓获了江彬的余党,喝令处斩,众大臣对国母侠胆正义之举肃然起敬,她她经历了乱世,拯救了国家,大事面前没有怯懦,正确处理了国事、家事、私事,彰显着高风亮节,国事第一,凸显了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在世其间朝野上下十分爱戴这位国家的母亲。(弘治)孝宗孝康张皇后,作了18年的皇后,16年的皇太后,嘉靖年间他当上了太皇太后,虽然没有得到明世宗朱厚聪的尊崇,甚至受到排挤。但她在三朝中果敢机智,纠正弊政,推行清明政策,使国家出现了明朝再次出现兴盛的局面。

最受人民的爱戴的当属孝宗孝康张皇后,群臣敢称“万岁者”非他莫属,也符合第三个个标准,应该属于正当“皇位”,她在丈夫(弘治皇帝)去世后,自己敢于担当,勇挑重任,主政虽然只有短短的47天,却主宰着国家命运,大胆革除弊政,任人唯贤、关心民生、加强边关、改革创新、打击贪官污吏,当国家稳定、走入常轨后她又主动交出倾国的权力,显示出她高风亮节的品德,人们称她万岁是当之无愧!

武当山南岩宫碑刻“大明中宫皇后万万岁”遗憾的是没有纪年,碑高133厘米,宽62厘米,厚10厘米。原存放于武当山南岩宫石殿外,今存南岩宫西配房后妥善保管。碑刻记载了“坤宁宫婆张聪女、钦差坤宁宫近侍内宫监大监刘进朝、刘靖、内府供用库总理御马监太监赵臣辅、贾秀”等人敬献,落款“朝天宫道官陈常正、张存伟立石”。显然,该碑刻是在孝宗孝康张皇后执政其间书写并竖立的,也是按明代律制,每年常规到武当山祭祀时留下的碑刻,大臣们考虑到她的功绩。到武当山的家庙里为她竖碑立传也在情理之中!碑刻显然是名正言顺,而且是立在显赫的位置,一直“合法”延续至今。否则,它不可能保留到今天,如果是犯上、挑战皇权的话,可能早就在明代嘉靖以后被踢出政治舞台,匿迹于尘世中了。

此碑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这段“正当皇位”的律政为国家稳定起到了基石的作用,让我们永远铭记、永远怀念这位伟大的巾帼英雄孝宗孝康张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