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adac0c4eda457203fad9820dba60a太和书院简介


一、太和书院沿革

        古均州有两大书院,即太和书院和南阳书院。因管理出现瑕疵,南阳书院搁置,后经知州拨冗重启书院,定名“太和书院”南阳书院虽存,但依附太和书院。

太和书院创立于清康熙十一年,均州知州党居易在均州城南门内创办,初名“南阳书院”。清雍正中改为衙署,后合并更名太和书院,两院合二为一,旧牌仍悬,隶属太和书院统一管理,院址设在南阳书院对面。清咸丰以后,一直作为均州最有名望的教育机构,被尊称为“考棚书院合试馆”由此可知“太和书院”久负盛名。

太和书院,据《续均州志》记,因“久假不归一百余年,同治庚午辛未末,张学使之洞,署制军郭中丞、柏荫迭檄州饬署知州朱宗涛妥筹办理,始获规复,而堂斋虽存,衰题多就朽窳(yu)。光绪元年署知州王培厚筹款改建头门三间,堂斋亦粗事补葺。惟废弛日久。”“咸丰十年知州熊登瀛因南阳书院从未规复,将六七年军需余款发交邑绅肖光烈等,置买净乐宫东南偶基地,创建讲堂三间,堂后正房三间,外为头门,为屏墙,东偏正厢、厨房计十间。见作膏火、宾兴局。西偏书舍七间,厨房三间,光绪元年署知州王培厚以其地逼近官街局,势狭隘不如南阳书院之光明、宏厰,足以拓心胸而扩眼界,筹膏火立章程,添建南阳书院斋房,永为生童肄业。所以太和书院在试馆东,别为考棚书院合试馆。”“查南阳书院自雍正中废弛百有余年,以前有无膏火、宾兴款项,均无记载。可稽道光二十六年规复学山,后蒙潘宪批学山,租稞宜归本地。或济贫生或作宾兴,无庸批解来库,自此始有宾兴之款。咸丰七年署知州吴嗣仲复筹公产一分,充归宾兴项下,而膏火仍未有也,光绪是年冬,宾兴项下置地一分,膏火项下置田地三分,三年知州马云龙以膏火灻(si)拙,谕将两项合并办理以便生息,置产俟。书舍修复,膏火充裕后再行各规各款。”

为了更好地继续把武当文化脉络得以延续,弘扬道家文化,让更多的武当人民和广大游客受益, 2017年在武当山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了武当山特区太和书院,使这一古老的书院再次点亮火炬,重新闪烁出耀眼的光芒。院址设在武当山千年古庙冲虚庵内。


二、太和书院任务

        书院秉承以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道文化、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以发掘与培养人才、展示与传承武当文化为宗旨,以道家文化传承和传播为己任,面向社会各界有志之士开放讲学,为当代讲学论道、祭祀圣贤和文人雅集的重要平台。加强与全国各地文化界的联系与交流,不断扩大特聘知名人士及不同学科的大师加入文化传播队伍,积极组织特聘名师开展学术研究、展览交流活动,编辑出版书画院作品集与个人作品集,为特聘名师提供自我展示的宣传平台和优质服务。为武当山培养出一批后备力量,让文化转换知识,让知识弘扬文化,道文化与国学知识紧密结合。太和书院将设立书画交流、武术培训、中药文化、养生文化等,出版发行相关文化书籍,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并可以深入学校培养武当青少年喜爱国学,使其在幼年时期就励志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让我国著名书画家、艺术家、文物学家、武术家、风水大师、易经大师等实地传授和文化交流,引领一批武当文化爱好者喜爱文化、从事文化、推广传播武当文化;让全国热爱道家文化的人士有一个较好地展示平台,让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让武当文化具有更强壮的生命力。把武当道文化转化为独特的传播资源,受益于广大民众,与外地文化单位产生互动,让武当道文化高效地传播出去,走向世界。策划举办各种文化展示,组织世界武术名家表演大会、世界太极拳交流大会、世界养生大会、中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个人书画展、全国名家写武当笔会,文化藏品展卖、文化产品巡展交流以及书画保真专场拍卖会,向广大文化学者、本地书画爱好者推荐高品的佳作,为地方武术爱好者、养生爱好者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和文化领域最新的信息,以达到健康长寿,为他们注入新的活力,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养生。诸多项目将武当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武当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全面地了解武当。

   

三、办公地点

      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古庙冲虚庵(金花树)内

四、咨询电话

      189 9593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