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官山红花宫

红花宫,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名字啊,传说宫内借助于天险,据扼守穴,在天然洞穴中建造了一座十分坚固的山寨,洞外设置了七道防线,即七道石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洞内供奉的神仙就是红花女祖,红花女是位侠胆义勇的女中豪杰。洞外设有教场坪、擂鼓台、钟鼓垭,附近有梨花寨等名胜古迹,洞内设有殿堂,石壁上至今还留下有清代农民起义军王聪儿的血书。云云,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去红花宫的旅途。

        路漫漫,攀兮,爬兮!路过罗汉洞草草地浏览了一眼,就匆匆赶路,时针已悄悄地过了午时,在农户家只用了半个时辰的午餐,不敢歇息,直奔十里长坡 ,此时正是盛夏,烈日炎炎,路途没有一颗树木,甚至连灌木都没有,全部是一些枯萎的小草,高不足5寸,也没有一丝的风,身上的汗水啪啦啪啦地往下消耗着水分,而我们自带的水壶早已成了干瓶,不得已就吃掉瓶中的茶叶,每个人的喉咙管简直是在冒烟,沿途一点遮阴地点也没有,遇到了一处石坎,荫处不到一尺,我们立即将头放在阴凉处,身子全部在阳光下暴晒,这是大家都觉得自己能变成一条线乘凉才好。我们知道,此处不能久留,蒸嗮时间过长一定会出现中暑,况且这里上不沾天下不着地,若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等死!所以,我们没敢停留,继续赶路。虽然我们已经上气接不住下气,口干舌燥,大家有一条信念,挺住!轮流讲一个与吃相关的话题,来解渴。老故事“望梅止渴”再次讲到众人听,真的能管用,口中的酸水也能解渴。不知不觉地登上了十里坡,终于看到了几户人家。山里人实在太憨厚朴实了,没有等我们说话,老人家已经拿出水瓶将开水往大瓷盆中倒,一边将盆放入装满水大塑料盆里降温,好让我们饮用,一边还称赞我们说“毛泽东时代的人来了”“党的好干部”类似的话,心里虽然很热乎,但什么都有没有喝水重要的,不一会将两盆水一口气饮尽,真是人好水也甜呀。

当我们得知红花宫离此地还有十七、八里地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下,真会吓出一身冷汗。我们开始从罗汉洞起步时老农说有五、六里地,走了几个小时,怎么越走越远呢?老乡说“山里人不论里,只论理,是冒估计”。怎么办,路程的远近我们仍然没有底气,担心下一段路程会更艰辛,老乡又介绍了情况,后段路都是在森林中穿过,不会太热,只有带足水就行,经过简单的交换意见,我们坚定了考察的信心。

这段路程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天上不时地刮着小风,炎炎烈日只是在树上照着。越过一座座山坳,穿过一道道林木,柱头岩逐渐靠近,老乡指着一座山头说“就在这座山的那边”,我们信心百倍,虽然没有路,也顾不上爬山的疲劳,稍息片刻就起程,遇沟越坎,遇水趟河,遇岩攀石,遇虅翻荆,好不容易到了这个山头,满以为红花宫就在这个歪脖子山的背面,哪知“山那边”真可谓是太不思议的山那边了!我们继续翻越了五座山,一直到了柱头岩脚下,老乡说“到了”我心就像一块石头落地,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殊不知第二次惊慌足足能让你心跳一阵,数分钟后老乡说“红花宫不见了”这个意外的打击使我们完全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完全丧沮在山林之中,于是就瘫倒在草地上。。。。

这里的山,这里的岩,实在是太美了,可是常言道“有事在身,景不入心”我们那里有心事赏景,只是草草的拍了几张照片。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经四点多了,如果我们不很快地找到红花宫,而且必须在一个小时之内找到,有限的时间还要纪录、测量、拍摄结束,否则,山林中很快就要暗下来,我们将前功尽弃,而且路途遥远。这位老乡很不好意思还在单独地寻找,大约10分钟,就隐隐听到说“找到了”的喊声,我们马上又兴奋起来,顺着呼声跑去,与其说这是赶路,倒不如说是跳崖,经过穿藤、扒树、跳坑、攀岩,好不容易到了第一道石门,石门的确设在峭壁之上,稍有不慎即有摔下悬崖的可能,我们小心翼翼翻过了一到“机关”面对的仍然是万丈峭壁,站其上根本不知道下面还会有一大型石穴,老乡引我们从右下,然后又从左进,真是神奇之作!当拐进后豁然开朗,放佛看到了一个新的天地,明明刚才还是暗无光日,以为到了黄昏,这立刻就是霞光悬臂。可惜的是红花宫已经不复存在了,房屋已是残垣断壁,最后一道石门却已经布满了蜘蛛网,可见是已经很久没有人的光临。进门后发现有两块石碑,被人为的打碎,字理已经不全,大体意思是记载前朝有一位王姓的道士在此当家,曾经在此编辑过什么经书,由于没有年代和更多的文字可考。另一块残碑上半部分存,阴刻有双龙,浅雕,判断为明代中期,至于这位王姓当家的是传说中王聪儿的祖先与否,亦不可考,都姓王可能是巧合。距离地面约三米高处有六个暗红色的大字,上书“惠、恒、多、般、恒、罗”显然这应该是佛教经典中的文句,非王聪儿所写的血书,当时很可能是用山漆和其它矿物原料混合填充的字迹,因年久日晒,字迹淡化,有血的感觉,被人们误认为是血书。洞里端,有凿刻的“玄天洞”三个大字,上用白色灰膏覆盖。由此可见,道教徒与佛徒都居住过此洞,究竟谁先谁后,或是三教合一时期的产物,没有更多的资料论证。

红花宫,洞穴长约50米,深约15米,高约18米。洞内有两座建筑,虽然不为砖砌,用黄土丕与黄泥砌筑,而黄土也很昂贵,因为内外数十里地没有黄土,这些都必须是从山下运送到洞内,耗时、耗工、耗银是可想而知的。洞最里端存有一张古代木床,其它已经被盗已尽。

虽然,洞内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的东西,但我们仍然感到不虚此行,看到的是古人留给我们一种博大的精神,它给了一种无穷无尽的力量,永远激励着我们。


作者:逍遥道人

         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