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飞来杉之谜

           ——一根平常的杉木竟成了道教众神中的一员

被誉为“仙山琼阁”的武当山,是我国大明王朝的皇室家庙,可谓神圣不可侵犯之圣地。宫观的建筑、规模都是极其雄伟壮观,装修与陈设更是非常讲究,凡来武当的游客一定会在这庄严肃穆的武当山紫霄宫大殿内,看见有玄天上帝神祀被玉皇大帝封帝后的颜容,以及所布阵的金童、玉女、执旗、捧剑、护法灵官等众神。但是,令人最为人们费解的是,在这些都有“爵位”的众神之中,竟然会冒出一根与道教神仙无关的、极其普通的一根杉木,更奇怪的是他被供奉在大殿右侧的正中央,这个十分显赫而重要的位置,众人百思而不不得其解,所以,不得不打破砂锅问到底,想探出个究竟来。

        走访道人得之,这个杉木还有一个离奇的传说。在明代初年,距武当不远的神农架是一片原始森林,林中的杉树虽然不粗,却是一棵“精灵”。他聪明过人,很想发挥自己的特长,担当起栋梁之材,可惜工匠们每次在选材时走到它身旁却是掂来量去,左比右划而没有被选中,可恨无伯乐“慧眼”识得,精灵终于悲愤而气绝。但他阴魂不散,化作一缕青烟直上九天求见玉帝,帝怜他诚心,便鼓励他坚信走自己的路,并且告诉他“武当距此地不远,去巧了或许能赶上被选中为梁,可去一试”哄它下凡。他一路颠簸,好不容易来到了武当,可惜当他迢迢而至,却姗姗来迟,紫霄宫大殿早已经竣工。精灵一急便昏了过去,一头栽到紫霄宫大殿前的月台上。此时,道长正在举行紫霄宫大殿落成典礼仪式。忽见空中飞来一杉,只见法事口中念念有词,随手抓住精灵放到地上,众人但见一根杉木,知道是神树降临,众道立即拜谒,并把飞来杉奉到大殿内供万人瞻仰。

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游人为之感慨,多少文人骚客为之动容,香客们见到他更是泪流满面。不知到谁发现它能传神,就把他当成土电话,可以把心里话向他倾述,把自己的苦衷向他述说,有人更玄乎的,说他能治百病,化百疾。便在他的根部用指甲扣点木屑带回家煎水饮之。不知有谁发现他能传音,一边用手轻轻一扣,另一边便可听到沙莎的指甲声,后来就给他去取个美名叫“传音杉”、“响灵杉”。这根“飞来杉”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成为武当山一件难得的珍贵文物。

作为传说,这个故事颇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然而,历史唯物主义者是绝对不会将他看成是一件飞来之物的。

翻开明代高道任自垣编撰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第十三卷中记曰“神留巨木,敕命隆平候张信、驸马都尉沐昕,兴建武当宫观,材木采买十万有奇”条内,方知武当用材竟是经武昌从全国调运到武当的,虽然武当山在明朝也是松杉茂密,但由于武当是“神山”,任何人不得动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以免森林植被受到无端地破坏而引起生态不平衡。志书中还记载着,在永乐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工部侍郎郭琎与吏部郎中诸葛平等官员督运木植,途径武昌黄鹤楼,见一巨木,立于江中,上露出一尺许,若石柱,奔腾的江水无风也能因此掀起三尺大浪,众官见那木头在那大浪中岿然不动,随即派人探视江水,水深五丈五尺,而木头则四丈,悬于水中。众人更加奇异,忙将其索于船舷,船竟不费力随之而下。“岂非神留巨木以需大用?遂令货运至山,沿江居民见者莫不咨嗟起敬!”。“候与附马于是具鼓吹迎送玄天玉虚宫。复上闻于朝,以为正殿之梁,使万代有所瞻仰”。

故事并没有结束,按上述记载,此木已做玉虚宫正殿之梁,可是,玉虚宫大殿早毁于火灾数百年之久。这件事是否因殿毁而永远销声匿迹呢?文物干部并没有死心,便跑到玉虚宫大殿遗址上测得明间柱础距离为850厘米,折合明朝度量单位为2.5丈,四丈的巨木做了大梁之后,剩余的部分哪里去了?这截得来不易的“神木”武当道士绝不会轻易将其弃之,经测量飞来杉的尺寸刚好与剩下的尺寸相吻合,他们完全可以不用吹灰之力将剩余的“神木”陈列在殿堂中,充作“神灵”,供信士弟子们朝拜而获得可观的香火收入。

至今这根“神木”,仍然供奉在紫霄宫大殿的右侧神龛前,神杉的两端已经被信士们的指甲扣了数百年,形成了深深的凹槽,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根珍贵的文物,还特意设立了删栏,整根木头已将其用木架高悬,不允许游人触摸,得到了有效地保护。

         

        作者:赵本新

        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