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将军与武当山“整军经武”

八月十三日,是我国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先生诞辰日,武当山是国民党第五战区,为了怀念李宗仁先生在抗日战争中留下的光辉业绩,特奉上他于抗战期间在武当山“整军经武”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1938年,抗日战争的烽火四起,硝烟弥漫着中华大地,李宗仁先生在徐州战败日本侵略军后,又带领着国民政府军进驻了老河口,尔后秘密来到了武当山查看地形,当他看到这纵横交错的地域,有利于伏击,计划作为打击日寇的第二战场,其地形利于作战,心里十分喜悦,于是决定在此建立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军事学校。李宗仁满腹经纶,开始运筹帷幄之中,在视察结束后,决定利用战后部队短暂休整的机会,抓紧训练一批官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中下级军官,以补充部队减员补给的需要。经过李宗仁精心策划,同年十二月,委派均州籍人氏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副主任孟宪章先生回到均州筹办,校址选在武当山下的周府庵。并命名为“国民党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1939年元月,干训团正式开学,学习和训练主要以爱祖国、爱家乡,抗击日寇侵略军为主要内容,以激发青年爱国热情。

作为一所军事训练的学校,对军权独揽的蒋介石来说,自然不会等闲视之,岂容他人的势力扩张?1939年夏,蒋介石委派亲信贺衷寒前来“视察”。贺是蒋介石的高参,时人喻蒋“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果然,贺在视察后,以该团所训练的内容和讲授的课程与国民党中央要求不相一致,否定了学校开办的实际意义。李宗仁预料贺给中央汇报后,干训团必然会有新的变化,便立即采取措施,九月底,干训团的学生队一期和学员大队二期同时结业,大部分充实到各部队担任职务,部分留在地方任职。分配结束,李宗仁心情也异常激动,经几位好友的邀请,决定亲自登临武当放松一下。

    深秋武当,姹紫嫣红。峰峦鳞次,逶迤栉比。山的骨骼显露出“腹肌”力量与气势,遥望众山雄姿,大有气吞泰华、“势压岷峨”之势,恰与李宗仁的胸怀般样的博大,登临大顶之上,一望无际,心潮澎湃。时值秋高气爽,军人们长期紧张的军务一旦放松情绪,不免给他们带来几分醉意,随行的几位军官便诗兴大发,借景抒情,方振武将军首先赋诗助兴,“万丈雄山势欲奔,峰高五岳接天门。秦皇汉武封禅日,不受虚荣亦自尊”韵调明快,形象生动,逼真地描述了武当山玄岳的英姿。同时,方振武将军虽然兴致勃勃,但是他的诗中已经透露出那种桀骜不驯的性格与没有受重用的思想情绪。方振武曾经参加孙中山在韶关北伐誓师,被任命为北伐军支队司令、任梯队司令、后任直鲁联军军长。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方振武在肥城起义,加入了冯玉祥的国民军,任国民军第四军军长。“五原誓师”后,方振武任国民联军第五军军长。民国17年春,方振武任第二集团军第四军团总指挥,参加“二次北伐”,首次攻克济南,任济南卫戍司令。民国22年方振武立即率部北上抗日。蒋介石为了抗衡中国共产党,百般阻拦方振武将军抗日,但他抗日已决,在行军途中发出通电,坚决表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后来方振武又就任抗日同盟军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蒋介石电令方振武“取消抗日救国旗帜”他拒不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和何应钦的无理要求,继续率部北上。先后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多伦4城镇,将日伪军逐出察哈尔省,日寇伤亡一千余人,俘数百人,是为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民抗日的首次空前大捷。

    民国24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方振武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于巴黎创办的《救国时报》上,连续发表文章,积极拥护中共关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中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方振武得悉后,立即由威尼斯回到南京,谒见蒋介石,要求参加抗日。蒋介石只委任他为军事参议院参议兼办公厅主任。蒋介石对方振武将军耿耿于怀,一直得不到重用,只是安排他个闲差。所以,他在诗中明显表达出不满情绪,于是便借景生情,喻事寓人。大意是说武当山七十二峰朝大顶,实为天下奇观,金顶天柱峰一柱擎天,上蟠天轴,圣境亘古无双。武当虽然没有象泰山那样受过历代帝王的封禅,那些都是虚荣而已,它自身的伟大,仍然会受到天下人的敬仰和爱戴。正像述说他自己的一身,他戎马生涯,一生坎坷,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洗礼,为中国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国土完整,浴血奋战,战绩显赫。虽然没有得到重用,所做的一切,无愧于民族、家人和自己。这些无愧于国家的振兴大业,天知、地知、人民知!所以那些虚伪的东西应该统统抛之脑外,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方将军的豁达胸怀。遗憾的是方将军最终没有逃脱蒋介石的捕杀,民国三十年12月(公元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方振武决心回国参加抗日。他刚踏入广东省境,即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杀害。

李品仙将军也留下诗句一首,“为寻胜景武当游,步步崎岖兴不休。四面烟峦归眼底,悚疎林叶万山秋”这首诗情调轻捷、明快,表现出他异常的心情,同时也形象地勾勒出了武当迷人的秋色。他的心情愉悦与其他人不同,因为,此时的他,正值春风得意之时,所以表现出不同的心情。

李品仙出生在广西苍梧县平乐乡的一个望族家庭。李品仙从小就被父亲灌输“四书”、“五经”,功底厚实。他自1916年夏跟随唐生智,至1927年4月,前后不到11年时间。就由一名见习生而飞升为军长,实在是飞黄腾达,但不可不说得益于他的扎实功底与屡立战功,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他的老同学唐生智。1928年2月,李品仙等唐生智旧部,迫于李宗仁、白崇禧新桂系重重包围,通电表示愿意接受南京政府改编,投靠桂系。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担任第四集团军总部参谋长。1936年升中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桂系军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李品仙加上将衔被命为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七、三十一、四十八军三个军。1938年6月下旬,李品仙被任命为武汉防卫军第四兵团司令,下辖6个军14个师1个旅,担负大别山及其以南地区的防守任务。他上任后,亲率卫兵,不顾敌机轰炸,前往黄梅前线视察,途中其座车遭日机轰炸,幸亏他提前了一步下车,躲避开炸弹而幸免于难。1939年4月,日军集中四个师团一个骑兵旅团发起随枣会战。李品仙协助李宗仁参加战役的具体指挥,亲自率左集团三个军防守桐柏山大洪山一带。5月7日,日军陷枣阳,接着又分兵攻新野唐河、南阳,第五战区乘日军后方补给中断,全力反攻,歼敌3万余人,迫使日军撤退。李品仙在这次战役中,指挥防守桐柏山、大洪山的部队,从南北两面切断了敌人的后联络线。战后,国民党中央统帅部为表彰李品仙在随枣战役中的功绩,特颁授干城勋章一枚,以示奖励。李品仙非常得意此次旅行,所以,赋诗抒发了登武当时亢奋的心情。

然而,李宗仁此刻的心情并不那么轻松,面对这美好的山河陷入了沉思,一幕幕侵略者的凶恶面目浮在眼前,日本侵略军一天不赶出国门,中国永远就没有安宁之日,在蒋的不对抗政策下,祖国有多少儿女死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多少无辜的姐妹被遭蹂躏,多少壮丽的山河被日军侵占,而蒋介石视大局而不顾,一心维护狭隘的小团体利益,扑杀爱国人士。同时,对党内不同意见的人亦怀恨在心,以致不惜利用卑劣的手法排除异己。李宗仁先生痛心之余,面对千仞绝壁,挥毫写下了“整军经武”四个大字。

“整军经武”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子姑整军而经武乎?”和《晋书.文帝纪》中“潜谋独断,整国经武!”。其本意就是“整顿军队,经营武备”。简洁四字,道出了李宗仁先生此时的心情并不轻松,表现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的情感,同时,反映了李宗仁先生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政治谋略。

1939年底,果然不出宗仁先生的预料,国民党中央根据贺衷寒的汇报,决定以扩大干训团的范围,统一军事训练为由,将武当山干训团全面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这种统一的办法,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

五月三日,在筹备八分校典礼的繁忙日子里,李将军偕夫人郭德洁女士再次登临武当,随同的还有广西省各界慰问五战区代表团的全体成员,并在朝天宫留下了抗日颂词“蠢尔倭寇,突据辽阳,白山黑水,宽沧辄荒,赫赫我公,矢志救亡,焦土抗战,首揭主张,芦沟难作,奉诏北上,立振師旅,挞伐跳梁,潘翰重寄,鼎镇涂方,指挥若定,刃发毫芒,军民益奋,国力弥强。台谷一战,我武惟扬。襟带江汉,再次荆襄,事成犄角,除设严疆。边侦边诱,寇来洋洋。蹙之随枣,网获贪狼。出奇制胜,丑虏莫防。复生李翔,功盖兴唐。中流砥柱,民族之光。完成革命,永固金汤。”“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三日随外子德邻赴中央军校八分校开学典礼,时倭寇图荆襄,翌日德邻返赞阳酂督师,余慕武当形胜登武当而有感于斯游,郭德洁题并书”李宗仁二话没说,只是愤然写下了“万方多难此登临”。短短七字导出了李宗仁先生对多灾多难的国家存有焦急而又复杂的心情。

改名后的武当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自1940年五月开学到1945年结束,与干训团一共培养出学生5000多名,学校虽经变更,仍然属于五战区分编教育,毕业后绝大部分都奔赴抗日前线。

台儿庄战役后,为了纪念和歌颂李宗仁的功绩,安徽省各界慰劳出征将士代表团在武当山老君堂,特地为李宗仁建造了“德公亭”。亭内铭刻有“陆军一级上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公宗仁纪念碑”一通,干训团更名后,战区长官部官员又在武当山南岩宫崇福岩摩刻了“国民党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武当训练记”以示纪念。

军校在办学中,坚定不移贯彻李将军的抗日救国方针,在军训上更注重战略战术训练及吸收国外先进的军事经验。为了使军校短期出高材,李将军特别重视学校领导人选拔和再教育,以则带动学生,军校负责人十分敬佩宗仁先生,不但以李先生的教诲训导学生,同时注意搞好军民关系,若有不务正业或是有其他不轨行为,严加指责。有一天八分校徐祖贻主任在巡查武当山时,听道士们反映武当山的乡保长对队员们管教不严,时常有乡保人员到庙观内敲诈勒索,把一些道人拉去当壮丁,徐祖贻非常生气,把保长叫到金顶,当着众道士将保长痛打一顿,勒令将抓去的道士归山务道。并帮助周旋,召见武当山草店区区长和武当乡乡长,决定从地方公粮中给予补助维护道众生计。至今提及此事,老道们还念念不忘。

由此可见,五战区在武当山驻扎期间,为保护文物和为国民党第五战区做出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作者:赵本新

         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