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网

        

     “故宫的大高玄殿修好了,欢迎大家去参观。我建议武当山的道教文物,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道教文物,一起到大高玄殿办一个武当山的道教文物展。因为,二者本来就是一家。”近日,在武当山特区武当旅游发展中心,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以“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为题,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在这场90多分钟的讲座上,他特意提到故宫大高玄殿。那么,武当山的道教文物与其有何渊源呢?


        嘉靖登上皇位,认为得益于“玄武神护佑”


       与人气颇高的故宫相比,大高玄殿低调得多。这与其坎坷的经历不无关系。


       围绕整个故宫外圈、神秘莫测的这处古建筑,建成近500年一直没有面向公众开放。“炉香缥缈高玄殿,言烛荧煌太乙坛。白首岂期天上景,朱衣仍得雪中看。”一代名臣夏言的诗句,描绘了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与大臣们在大高玄殿日夜斋醮的情景。


       夏言提到的“高玄殿”,即是始建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的大高玄殿,位于北京市的北海与景山之间,隔着筒子河与故宫西北角楼相望。就在大高玄殿建成的当年,嘉靖移居至此修道。


      说到大高玄殿,离不开嘉靖皇帝传奇的道教人生。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他14岁登基,执掌江山45年。据说,他有一半时间不在皇宫,而是一头扎进云雾缭绕的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建成5年后,经历了一场火灾,到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重修,成为中国唯一的明清两代皇家御用道观,清朝的雍正、乾隆都曾在此祈雨。后来,大高玄殿被长期占用,直到2010年重归故宫,并在2013年完成了最终的腾退移交。


      这一组尘封的皇家建筑,其彩绘、门窗都是清朝最后一次修复时候的原件,原汁原味地保持了帝王家的风范。


      那么,远离道教圣地武当山的嘉靖皇帝,为何要在京城修道?这跟他的身世有关。可以说,朱厚熜的皇位是“飞”来的!因为,他的堂兄朱厚照,也就是正德皇帝,年纪轻轻31岁就死了,没有儿子,也没有亲兄弟。按照明朝的“父死子继,兄终第及”皇位继承法,皇位落到了朱厚熜身上。


      在朱厚熜的心中,如果不是武当山的玄武神护佑,自己可能会作为亲王在湖北终老一生。命运中的一个偶然,让他从亲王一夜之间变成皇位的继承人。


     他在位45年,为武当山下140道圣旨


     武当山道家文化底蕴深厚。春秋至汉末,武当山已是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从明永乐皇帝大修武当起,便将玄武奉为护国家神。之后,明朝每一位新皇帝即位,都要遵守祖宗定制,遣官到武当山朝拜玄武神。


   “佑我家帮”是明朝帝王对玄武神表达的共同祈愿。从永乐到嘉靖的一百多年间,历代帝王为充实家庙,御赐武当神像、供器不计其数。


     崇信道教的嘉靖皇帝,效仿永乐皇帝“北建故宫,南修武当”之举,在湖北“东建显陵,西修武当”,维修扩建庙房道观,以示诚心。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17岁的嘉靖皇帝恭敬地送给武当山一件五色瓷雕。瓷牌上龙凤为黄灰两色,中间“武当山玄天上帝圣牌”九字为紫色,俗称“素三彩”。圣牌正下方,一轮高悬若初生的太阳,双凤展翅在瑞云中飞翔,两边各饰两龙,均用龙口亲吻圣牌。龙体饰黄色,寓意其为真龙。


     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二月,武当山静乐宫举行了持续七昼夜的“罗天大醮”,这是道教最高级别的斋蘸科仪,嘉靖皇帝把祈求子嗣的最后希望寄托给了神灵。据统计,他与皇后、嫔妃在武当山的求子大醮仪式多达10次。后来,他终于有了第一个儿子。


     大喜之下,嘉靖皇帝对武当山玄武神的奉祀变得更加狂热。他在位45年,共为武当山下圣旨140道。


     赐字“治世玄岳”,武当山成“第一名山”


     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自正月初四开始,南面日本倭寇从东南沿海犯境,北面蒙古人都打到北京城下,明军南北两线作战。


     如何才能让国家安定,百姓不受侵扰呢?这一年,武当山北麓耸立起一座石牌坊,嘉靖皇帝特意手书“治世玄岳”四个字。它标志着武当山的地位超越了龙虎山、茅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跃居久居盛名的五岳之上,被视作“天下第一名山”。


     嘉靖帝崇封武当山为“治世玄岳”,标志着武当道教被提到了兴邦治国的高度。此时,他对武当的依赖达到了最高峰。


     不仅如此,他还下令在武当山玉虚宫宫门外立一对碑亭,亭内各置一巨大赑屃,其背各驮一碑。两块碑分别是嘉靖三十一年为重修武当山而下的“圣旨”碑、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重修太和山(武当山)宫殿纪成碑》。据统计,从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开始,到嘉靖皇帝重修武当,明朝皇室子孙在绵延八百里的武当山修建和维护宫观道房达两万余间。这意味着,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每天换一间房,需要50年才能住遍武当山的道房。


     然而,自嘉靖皇帝之后,大明皇朝盛极而衰。好在大高玄殿保留着嘉靖当年的“修玄御容”,子孙们不敢妄动,最终得以保全。万历时期,对大高玄殿进行了修复,继续作为国家“斋醮祈天”的重要场所。至清朝,为避讳康熙“玄烨”之名,大高玄殿多被称为“大高殿”。顺治、康熙在位时,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大高玄殿没有受到格外重视。以至于到了雍正年间,“大高殿旗杆挂幡年久,变色糟坏”。对此,信奉道教的雍正皇帝下令全面整修,后在此处多次大摆道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清朝灭亡后,大高玄殿作为故宫的组成部分,一度归溥仪小朝廷统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日本侵华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相继展开,日军、国民党先后占用了大高玄殿。1949年后,大高玄殿又被作为办公场所使用。


     如今,大高玄殿被重新划归故宫博物院,与紫禁城再次连为一体。作为嘉靖皇帝痴迷道教的明证,透过百年来未曾修复的彩绘,大高玄殿当年的盛况依稀可见。而作为同一个时代的产物,武当山的道教文物有理由在大高玄殿展出,共同与古老的宫殿讲述那段尘封的故事。